说课稿

时间:2024-06-04 21:45:46
【精品】说课稿合集六篇

【精品】说课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考察家乡的环境》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七课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建立在前三年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经历了许多经典的观察、探究活动,进一步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本单元的教学主要聚焦环境问题,指导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使《新课标》中关于环境的教育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考察家乡的环境》分三部分:1.考察家乡的水;2.调查家乡植物的“杀手”;3.调查家乡近几十年的变化。我重点选取第一点探究。

二、说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㈡.德育渗透: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㈢.情感渗透:通过调查家乡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设计理念:

第一个目标是根据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和课程要求设计的,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教材中有一个观察记录表,学生在记录表的引导下,会明白观察的方向和重点。完成这个目标不会有太大问题。第二、三个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听起来好懂,真正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决非易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感受、讨论与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意识到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严峻性;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点滴渗透,让环保意识在学生的生命里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前三年的科学学习,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我校的学生大多居住红沙河干旱区域,河流水质的变化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课本着贴近学生生活,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环保教育。

四、说教学方法

㈠.观察与感受:充分利用六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置身污染现场,感受汉江水被污染的过程。

㈡.分工与合作:为了全面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分头并进,既增加观察的深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观察结果的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㈢.交流与讨论:将观察结果汇集整理,交流信息,认清污染的现象及原因,通过数字推算,体会污染的程度。再通过几个环保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保护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㈠.教学准备

1.预习安排:

①网上、报刊杂志上查阅河流的污染情况及其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②查阅高台县近几年为环保作出的重要工作。

③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过去几十年的高台印象。

2.准备材料:

采集水样的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大镜、PH试纸、数码相机。

3.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激情导入,组织考察活动;一周后进行第二课时,交流讨论实验现象,认识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㈡.导入

我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导入新课,第一张是西部缺水的图片。大家可以看到土地干裂的缝隙足以将一个人的手放进去。通过这个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西部缺水的现状。我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西部地区的风俗:人的一生只能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和死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在西部地区水比油贵的残酷现实。第二张是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的美丽风光。通过这个图片的展示,我让学生明白这些优质的淡水资源是我们共同拥有的。通过以上两张图片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相比之下我们的条件是多么落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残酷!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第三张图片是学生家长骑着摩托车去打水的情景。通过这张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住的地方会缺水?

设计理念: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对汉河流的关注、了解,进而萌发考察的强烈愿望。也激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涌动改造家乡环境的无限热情。

㈢.观察前的组织、安排与指导

1.指导学生从水的泥沙含量、颜色、气味、酸碱度、水量、水面漂浮物、水中的动植物生长情况等方面去了解汉江的水质情况,填写观察记录。

2.分组合作,每组两个负责人,一人负责安全,一人负责组织、督促观察取样及填写观察记录。从安全角度出发,可以请班主任协助组织工作。

设计理念:

①.主要目的是指明观察方向、重点,避免观察的盲目性,为后期的分析讨论打好基础。

②.组织安排好学生的观察活动,强调安全事项,使观察活动紧张而有序。

㈣.组织学生到黑河实地观察,记录

总体观察、感受:

在距离排污口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让学生初步感受工业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具体考察、分析:

第一小组活动:随老师一起记录观察现象,并拍照存档。

①排污口附近的岩石已经变成红褐色。石头的本色是青色,污水也不是红色,由此可以想象污水中的酸碱、及其他化学物质对石头的作用有多厉害。

②从排污口往下江面上有一条深色的污染带,长约几十米。

③学生在排污口取水样,水上有油污,有黑色漂浮物,水样有臭味。

第二、三、四、五小组活动:从排污口开始,沿黑河往下每10米取样一次,共取5次水样,沿黑河往上500米处取样一次。然后四个小组分别用这6次水样养鱼,生豆芽,检测水样的PH值,用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浮游生物。

第六小组活动:统计沿黑河100米范围内排污口的数量,估计排污总量。估算日排污量、年排污量。

设计理念: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黑河污染的现状,获取观察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分析讨论作好准备。这一环节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污染的规模与气势,再从细节上认识污水对石头及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和破坏,感受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第二课时

㈤.考察后的总结交流

第一小组活动:展示现场图片,回顾考察经过。

第二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鱼越是难以存活。上游鱼的存活良好。

第三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豆芽越是长势不好。上游豆芽的长势良好。

第四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水样PH值越低,最低的PH ……此处隐藏5803个字……1)运用手工绘画表现;

(2)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卡通作品进行编故事讲解。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动漫卡通画表现形象的方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练习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情感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好看的卡通片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卡通形式表现人物。让学生注意观察动漫卡通画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卡通人物形象。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讲解动漫卡通画的创作步骤,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卡通音乐,让学生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6、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课文改编自《孟子·公孙丑上》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三、说流程: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案设计成:谈话——初读——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寓言特点

让小朋友们说说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题。目的在于记寓言的特点:简短,深刻。

第二环节: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第三环节:理解课文,感悟寓意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小结内容,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4、 “急”字换4字词语,(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一起读一读。既积累词语,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内容。

第四环节: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写字指导。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阅读。

让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古文,是对今后学习古文的启蒙。展示书籍,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在《揠苗助长》这课设计中,我着重于让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随文创造。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运用“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的感悟。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精品】说课稿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