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没有快乐的波斯猫》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从童话、寓言故事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后面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铺垫作用。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一只波斯猫为了寻找快乐去询问燕子、蜜蜂和小花猫,最终没有找到快乐的故事,文章通过波斯猫与三种小动物的对话,揭示了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体会到快乐,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有趣而又富有哲理。因此,《没有快乐的波斯猫》正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点:
1、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方面:首先是在阅读中识记本课“决、温、窝、绵、糖、整、炸、夹、叹”9个生字,书写“决、温、夹、叹”4个生字。其次是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一是学生能够学会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各种小动物的心情,读好并理解关键词语,从而读好文章;二是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不同的语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读懂课文,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有三,其一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波斯猫不快乐的原因;其二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说话的不同语气;其三是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分享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将课文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识字教学和课文的朗读,并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第二课时则主要是拓展与巩固,包括故事的续编,写字的指导,字词的运用等。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第一教时是如何进行的。
首先是以一组波斯猫的照片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波斯猫是美丽可爱的宠物,主要是帮助学生确立波斯猫是一种宠物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说一说,既是训练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又能巩固、积累词语。作为宠物它受到了人们的宠爱,但是它却不知道快乐的滋味,从而产生疑问,整体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学生理解劳动才能创造快乐这个课文主旨埋下伏笔,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掌握正确的书写笔顺,意在识字教学的精细化指导。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识字能力,能运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字词,而且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字词的教学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生字词的教学中,我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如整体感知时,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此时自主学习“决、叹、夹”,重点指导“决”字,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即能复习旧字又能更深刻地记忆新字。细读课文时,学习剩下的“温、窝、糖、绵、炸、整”,重点关注读准“整”的翘舌音、后鼻音,“炸”的翘舌音并渗透多音字, 字形方面主要是书空“温”字。当然这些生字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阅读教学中,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因为这些词有的是就是理解课文,体会心情的关键词语,如:温暖、软绵绵、整夜等,理解并读好它们就能地读好句子。
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两纲”教育同样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必须依托文本,立足语言,以读为本正是潜移默化地进行两纲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本课而言,引导学生沉浸文本,在品读波斯猫与燕子、蜜蜂、小花猫的对话中理解燕子、蜜蜂、小花猫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得到了美好的结果,在品读描写波斯猫的语句中感受波斯猫因为不劳动而感到不快乐的心情,在两者鲜明的对比阅读中领悟课文蕴含的“劳动创造快乐”这个深刻而抽象的道理。要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劳动,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达成的年段目标之一,但是要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使得他们几乎没有自己劳动的经历,更谈不上有什么经过劳动获得快乐的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有指向性朗读,精读课文有关段落,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理解道理。
细读课文时,找出燕子、蜜蜂和小花猫说的话,然后在读准句子的基础上,了解到燕子因为衔泥造窝,蜜蜂因为采蜜酿蜜,小花猫因为捉到老鼠而快乐。然后从句中找到关键词语,“一口一口、千千万万、整夜不睡”,这时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合理想象,如:燕子衔着泥来回飞无数次,它的翅膀会感到怎样?它的小嘴会变得怎样?或者补充资料:一只蜜蜂来回飞10次,采1500朵花才能酿出一滴蜜。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到燕子、蜜蜂、小花猫的辛苦和劳累。接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既然这样辛苦,为什么它们却感到快乐?请学生边读文边思考。通过读文就不难发现,辛苦衔泥能造出温暖的窝,来回采蜜能酿出香甜的蜜糖,整夜不睡能捉到老鼠填饱肚子。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去想一想,蜜蜂采蜜酿蜜,不仅有甜蜜的收获而且能怎样?小花猫捉到老鼠,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能怎样?结合“不仅……而且……”的句式说一说。通过说,学生知道了:蜜蜂采蜜酿蜜不仅有甜蜜得收获而且给我们人类送来香甜的蜜糖;小花猫捉到老鼠不仅填饱肚子而且为人类除害,更明白了“分享能带来快乐”“帮助别人能带来快乐”的道理。老师适时地小结: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结果却是甜蜜的、美好的。
继续阅读重点段落,这次请学生找到描写波斯猫生活环境的词语。波斯猫睡的是“软绵绵的沙发”,吃的是“香喷喷的油炸鱼”,甚至还有“吃不完的蜜糖”,倍受宠爱,生活是无忧无虑,可是它却感到不快乐,为什么呢?此时将不快乐与快乐进行比较,学生就能说出不快乐是因为波斯猫舒适的生活是主人给的,并不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而其他小动物都是通过自己劳动才有了窝,有了吃的。老师适时总结:波斯猫不劳而获当然感受
不到劳动带来的快乐,而其他小动物虽然它们快乐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因为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所以说是“劳动创造了快乐”。那么“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就自然地被学生理解、认同并接受了。
最后,我还设计了一项说话训练,“你有什么想对波斯猫说的?”或者“你能帮波斯猫找到快乐吗?” 这项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文之后,将明白的道理能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再表达出来,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又是一次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文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显性学科,它引导并促使学生在语言的学习、知识的领会、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这就是我第一课 ……此处隐藏8973个字……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说课稿 篇6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预测对本堂课进行阐述,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二单元第一节音乐与民族中的《戏曲篇》。本节课选择的音乐内容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艺术形式都随着时代形成了断裂的局面。中国的戏曲却一直发展演变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成长。本节课所接触的《戏曲篇》,是之前所学过的《民歌篇》与《民乐篇》知识的一个延伸,它将民间音乐中的“唱念做打”集于一身,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了解中国戏曲在本国乃至世界上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联系学情: 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水平,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身边的音乐入手,从其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入手,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并能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能通过学习戏曲有意愿聆听和观看戏曲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供的音响和影像资料、多媒体的展示,了解戏曲音乐的概况、
地位、以及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学习,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感受戏曲音乐的风采,并能总结出其主要的特点。
3、 知识与能力
能熟练说出戏曲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一些地方戏曲名称、特点等。初步认识“唱、念、做、打”以及唱腔、伴奏等知识,了解传统与现代京剧的异同,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戏曲的特点,掌握戏曲中的京剧唱段、人物扮相及相关常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有意愿聆听戏曲作品,并能对不同地区的戏曲种类做简单
的评价,找出异同处。并能学唱。
四、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戏曲真神奇》,引出本课的主题——戏曲。
教师:请学生思考,身边比较熟悉的都是有哪些戏曲剧种?(京剧、昆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山东吕剧、河北梆子??),引出中国国粹的——京剧。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京剧的常识:
1、行当:生旦净(末)丑(展示各种角色图片,讲解其特点。)
2、表演手法:唱念做打(通过视频和图片)
3、唱腔:西皮、二黄(播放视频《苏三起解》、《红灯记》区分,并总结唱腔特点。)
4、脸谱:出示各种脸谱的图片并结合歌曲《说唱脸谱》,并提问各种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
二、播放两段视频《霸王别姬》、《沙家浜》
从服装,化妆,唱腔,扮相等各种特点讲解一下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异同之处。
1、《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
在欣赏之前提出问题
1) 选自那部小说
2) 杨子龙的动作表演在京剧中表演手法叫做什么?都是有哪些动作?
(马舞,上下马,程式化和虚拟化特点。)
3) 本首作品与有以往欣赏的传统京剧哪些异同处?(分组进行讨论)
服装:没有传统戏服
化妆:不用脸谱
道具:用实物道具,而传统则用抽象道具
唱腔:传统京剧拖沓,合辙押韵。现代:多用普通话
拓展:比较著名的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代表曲目。
2、《打虎上山》过场锣鼓
京剧的场面,及文场与武场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些京剧的舞台动作:上楼梯,划船等。
3、豫剧《花木兰》
问题:
⑴、该作品演唱者是谁?
⑵、该剧具有哪个地区的风格特点,及是方言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进行分组PK赛。
教师播放戏曲视频伴奏,《红灯记》、《谁说女子不如男》、《甘洒热血写春秋》等作品,学生分组抢唱比赛。
5、课后:要求学生搜集各地的戏曲种类,并做简要总结戏曲的特点。
五、效果预测
本节通过与学生互动,学唱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戏曲的乐趣,了解戏曲的基本常识知识,体验其内涵。但是由于学生程度不同,且对戏曲了解的较少,一些相关的知识把握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在讲解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乐于聆听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深层次的感受戏曲的魅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