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时间:2024-07-30 00:15:06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符号法则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

a(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学生活动:

我们把一张纸对折后裁开,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两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三次呢?

猜想对折10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

对折20次后的纸张的厚度比我们大唐发电厂的烟囱的高度还高,你信吗?

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结果了。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学习新知:

(二)、自主学习新知:

1、阅读书了解什么是乘方?还有那些新的概念?

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入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提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结果:和、差、积、商、幂

4、检验学习:

在这里,我设置了三组题,第一组学生组内完成,采用组内互检方式完成。

第二三组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由组长检查,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交流,教师给予点评。

(三)探究乘方的符号法则

设置了四组习题探究规律:

1、完成下面的计算:

22= 32= 43 = 104=

(-3)2= (-2)4= (-3)4=

(-3)3= (-10)3= (-2)5=

02= 03 = 04= 06=

2、思考:根据上面计算的结果想一想:正数的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负数的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板书结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四)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乘方的方法。

1、每组一个计算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

2、解决引例折叠20次后纸张的厚度。如果一张纸的厚度为0.2毫米,试用计算器求出结果。

(五)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目的:为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

首先借助多媒体及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片让全体学生共同做两个折纸游戏。

游戏一是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算式:xxxx;

游戏二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再沿折痕剪开,将得到的所有纸片重合放置后再对折、剪开。如此操作五次之后共有多少张硬纸片?得出算式:2×2×2×2×2;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特点,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从直观上理解了乘方运算的特点,并为后续学习起到了导航作用。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算式特点:① xxxx,②2×2×2×2×2,③(-3)×(-3)×(-3)×(-3),④(-0.3)×(-0.3)×(-0.3)

接着让学生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正方体体积与棱长a的关系,得出:a·a=a ,a·a·a=a 。然后让学生类比出上面四个算式的记法与读法,最后引导学生猜想:a·a·……·a的结果,总结出幂、底数与指数的概念。

n个a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游戏结果出发,通过正方形面积与正方体体积的表示方法,类比出乘方的表示形式,总结出相关概念。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渗透了转化思想。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把算式①﹙-4﹚×﹙-4﹚×﹙-4﹚,②﹙-2﹚×﹙-2﹚×﹙-2﹚×﹙-2﹚,③﹙-﹚×﹙-﹚×﹙-﹚,④﹙-﹚×﹙-﹚写成乘方的形式,并说出其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接着评析例1,结合例1的解题结果,总结出负数的幂的正负的规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将例1各题的底数换为正数或0,结果会怎么样呢?在学生练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最后结合例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并运用计算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变换例1的条件让学生加以练习,进而归纳出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接触到数学的奇妙,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本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是以运用符号规律为目的,让学生通过计算﹙-2﹚、-2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运用方法,并使其在对比﹙-2﹚与-2,﹙﹚与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第二组练习是以乘方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为目的而设计的,共两个习题。希望借助第一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树立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而第二题则是乘方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5、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然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接着布置本节课的课内与课外作业;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是从引入概念出发,到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发现与应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及学具辅助教学,展示图片与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从简单的折纸游戏中就可得出不同类型的运用乘方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3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巩固概念

练习1、2巩固乘方定义及乘方表示的注意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进一步强化乘方运算

4、探索研究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