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5 09:50:05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来这里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里的老师与学生都很好,我教的是初二语文,有时会跟其他老师(不管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起探讨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还会问问学生对我的看法以及对我上课的看法,我知道,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毕竟我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只是凭感觉来讲,有的时候确实抓不到重点,往往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它不考,一笔带过的东西反而会考,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老师不仅仅需要知道哪些是重点难点,还要多了解考试方面的信息,如最近几年的考试动态,考试趋势,考试题型等等。当然,我们不能脱离新课标,多研究新课标,因为它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它提出了对于各个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上课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保持微笑,让学生觉得你很容易亲近,因为我问了一些学生,他们都喜欢带有微笑的老师,而不喜欢板着脸的老师,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当学生不听话时也对他笑,该严肃的时候还是得严肃的,要不然学生会肆无忌惮,局面就会难以控制。当发现学生说话或者是做些小动作时,可以先盯着他,用眼神告诉他我已经发现了,给他点面子,不行的话就直接点名教训,没必要再给他面子。

至于板书方面,我认为该写的还是要写,没必要写的就不要写,有学生就向我反应,有些字不会写,所以最好不要只念不写。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特别是课上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就会走神,我发现有个方法很有用,就是故意写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再强调一下,这样印象会更深刻一点,学生记得更牢。

前面已经提到过,现在老师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注重的是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套路在我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灌输式的教学是最常见的,就是一次性的“授之以鱼”。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教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样,有必要的话还需解释它是怎么来的,也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即长久的“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对于新的知识点,特别是一些重点,需要详细讲,比如说象征手法,以前学生都几乎没接触过这个概念,在分析这种手法的时候,先要跟学生声明什么是象征,以及用象征有什么好处,然后再分析具体的句子,加深学生对于象征手法的印象,这是遵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最后到特殊 ( 也就是解题)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理解。

初二的学生一般不是很积极,上课比较沉闷,很多情况下都是没多少人在认真听的,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听语文课,是不是课外知识越多越好?活动越多越好?我想应该不是,这样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反而弄巧成拙,适当地可以增加点与课内相关的课外知识,偶尔搞点活动,比如朗读比赛,比赛回答问题,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等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都在生活的网中,时时刻刻都与周围的人与事联系着,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还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梳理,以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比如说八年级的第二单元,基本上用到了象征这种手法,在讲这种手法的时候就可以联系以前的课文来讲,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学会运用这种手法。

当然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上课语言不丰富,过渡语言不够,往往觉得没词,不知道应该怎样从这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个知识点,导致上课时老是出现一些像“然后,这个”之类的口头禅,也许自己没注意,其实自己说了很多次;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往往自己知道的东西,却很难跟学生讲清楚,也许是表达能力不行吧,也许是经验不够吧,一般我们老师觉得简单的问题学生觉得难,这就启示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多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前学过什么,需要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应该以什么方式教学生,必要的时候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

昨天晚上有个学生问到有关谓语句的类型,有四种“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谓”谓语句,要判断具体的谓语句的类型,当时我对这个也感到陌生,不过我最终还是给他们讲清楚了,这当然离不开便利的网络,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以及网上的有关谓语句的知识,我把它拿下来了。这启示着我们老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那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复习以往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嘛,将学过的知识与将要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感想,对于教学我们应该共同探索,共同反思,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段提高自身的教育 素养。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来这里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里的老师与学生都很好,我教的是初二语文,有时会跟其他老师(不管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起探讨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还会问问学生对我的看法以及对我上课的看法,我知道,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毕竟我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只是凭感觉来讲,有的时候确实抓不到重点,往往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它不考,一笔带过的东西反而会考,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老师不仅仅需要知道哪些是重点难点,还要多了解考试方面的信息,如最近几年的考试动态,考试趋势,考试题型等等。当然,我们不能脱离新课标,多研究新课标,因为它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它提出了对于各个阶段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而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上课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保持微笑,让学生觉得你很容易亲近,因为我问了一些学生,他们都喜欢带有微笑的老师,而不喜欢板着脸的老师,当然这里也不是说当学生不听话时也对他笑,该严肃的时候还是得严肃的,要不然学生会肆无忌惮,局面就会难以控制。当发现学生说话或者是做些小动作时,可以先盯着他,用眼神告诉他我已经发现了,给他点面子,不行的话就直接点名教训,没必要再给他面子。

至于板书方面,我认为该写的还是要写,没必要写的就不要写,有学生就向我反应,有些字不会写,所以最好不要只念不写。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特别是课上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就会走神,我发现有个方法很有用,就是故意写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再强调一下,这样印象会更深刻一点,学生记得更牢。

前面已经提到过,现在老师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注重的是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套路在我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灌输式的教学是最常见的,就是一次性的“授之以鱼”。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教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样,有必要的话还需解释它是怎么来的,也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即长久的“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对于新的知识点,特别是一些重点,需要详细讲,比如说象征手法,以前学生都几乎没接触过这个概念,在分析这种手法的时候,先要跟学生声明什么是象征,以及用象征有什么好处,然后再分析具体的句子,加深学生对于象征手法的印象,这是遵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最后到特殊 ( 也就是解题)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好理解。

初二的学生一般不是很积极,上课比较沉闷,很多情况下都是没多少人在认真听的,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听语文课,是不是课外知识越多越好?活动越多越好?我想应该不是,这样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反而弄巧成拙,适当地可以增加点与课内相关的课外知识,偶尔搞点活动,比如朗读比赛,比赛回答问题,扮演角色朗读课文等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都在生活的网中,时时刻刻都与周围的人与事联系着,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还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梳理,以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比如说八年级的第二单元,基本上用到了象征这种手法,在讲这种手法的时候就可以联系以前的课文来讲,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学会运用这种手法。

当然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上课语言不丰富,过渡语言不够,往往觉得没词,不知道应该怎样从这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个知识点,导致上课时老是出现一些像“然后,这个”之类的口头禅,也许自己没注意,其实自己说了很多次;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往往自己知道的东西,却很难跟学生讲清楚,也许是表达能力不行吧,也许是经验不够吧,一般我们老师觉得简单的问题学生觉得难,这就启示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多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前学过什么,需要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应该以什么方式教学生,必要的时候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

昨天晚上有个学生问到有关谓语句的.类型,有四种“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谓”谓语句,要判断具体的谓语句的类型,当时我对这个也感到陌生,不过我最终还是给他们讲清楚了,这当然离不开便利的网络,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以及网上的有关谓语句的知识,我把它拿下来了。这启示着我们老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那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要不断复习以往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嘛,将学过的知识与将要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感想,对于教学我们应该共同探索,共同反思,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段提高自身的教育 素养。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多数语文老师感到很棘手的问题,要上好这堂课,教师的准备工作要相当充分,有时还要事先让学生准备,等上这节课时,可能还要用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是乎,多数老师只是应付一下,草草了事,以一篇作文告罄。而我恰恰相反,喜欢上综合性学习课程,其实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更大。

由于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执教另一个班的语文,八年级(8)班,以前是一个50岁的老语文教师执教,他语文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精力充沛,但是对电脑不太熟悉,没有运用过多媒体上课,然而该班的语文及格率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而他因为接手4班班主任工作,便于教学,执教3班、4班的语文(之前我执教3、4班语文,非班主任),所以我们更换了授课班级。8班的学生没有上过语文多媒体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前面说的老语文教师不太懂电脑,另一个是该班没有安装多媒体(原先我执教的3班安装了多媒体),而学校综合楼的多媒体教室跟班级里的多媒体一样,是等离子电视的那种,屏幕小,效果不如在班里,而且应用多媒体教室要事先预定,很麻烦,因此许多老师采用传统的常态教学。当然我也多数采用这种教学,只是有些课需要多媒体辅助,就为学生开设了。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寻觅春天的踪迹》,有三个分主题,要求老师选择一两个教学就可以了。根据实际条件和我的喜好与优势,我选择“创作一幅诗画”的教学内容,用一个晚上时间制作了课件,从收集资料到课件完成花了五个小时。第二天我就到校长那儿借来移动式投影仪,带上笔记本电脑,为8班的学生上了第一堂多媒体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可把学生乐开了花。

当我把背包带入教室,聪明的学生猜出我带笔记本电脑进课堂,高兴的热烈鼓掌,都期待着好像看一部电影大片一样能给他们精彩的一课。其实我上课也蹩脚,只是有点激情而已,如果有老师听我的课,定会失望。我制作的课件很简单,总共13个幻灯片,除头和尾,内容才11张。这节课的重点处理为“给画配诗”,而并非文本上说的“创作诗画”,我的观点是,语文课不是美术课,但两者有点联系。因为学生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直接为画配诗过于唐突。于是进入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诗画导入”。

我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入题,“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示一组画面,当然是后人根据苏轼的这首诗配的图,并非宋朝和尚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让学生比较诗与画的联系,理解诗画内容,从诗歌中初步感受画的魅力,从画中初步品析诗歌的韵味。

第二个环节,“现身说法”。我把以前为江苏网友、著名画家狄夕明的画配了几句拙诗,出示给学生赏析,幻灯片上一半是画,一半是诗,对比着,比较直观。我选取了三首,其中一首是《赏梅》:

“孤叟扶杖看花早,寒梅三枝雪初消。莫道东风归来迟,浅草有意报春晓。”学生看过画与诗,吟诵一遍直呼“好”。随后我又吟咏为学校创作的小诗《咏新马中一首》,把初稿和修改稿一同展现——

“包山东麓现曙光,朱公渠水万年长;今日古镇群贤至,儒风又绿西钱江。”(初稿)

“包山东麓沐曙光,紫阳问渠活水长;且看今日群贤至,儒风漫拂西钱江。”(修改稿)

另外,去年到绍兴沈园游玩时即兴创作的一首词也展示出来:

“素壁情牵,沈园遗恨,青梅怀秋,尽是断肠缘。红颜知己,墨泪荡秋千。唐陆离别,错过烟柳洒江边。

今朝无酒,泣珠一樽残月,只剩两三点。明日何从,晓风极目楚天,锦书玉笺无归雁。”

我的目的不是在学生面前卖弄我自己,而是现身说法让学生领会为画配诗和作诗的方法,学一点作诗的技巧。这个环节耗时大约10分钟,不知在其他老师看来是否有点“黄婆卖瓜”之嫌,这个我不管,因为我的课堂我做主。

第三个环节,“牛刀小试”。在幻灯片上提供一幅春天美景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读画,明确画面呈现的几种事物,色彩如何,事物间有何联系,有没有人物,心情状态如何,用怎么的语言表达画面,写成诗句,反映“春天”的主题等等。学生看画写诗是这节课的重点,安排时间20分钟,要求学生至少写出两句诗,多多益善。一开始,学生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我一边巡视,一边点拨启发,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示意有诗句。我拿来看,他只写了两句,14字,“春风暖树阳光照,群燕飞上柳树梢。”读出来很俗,缺少诗意,但也押韵,有点像诗的样子,我当即表扬了他:“八8班的第一位诗人诞生,了不起!”课堂上响起了一片掌声。随后有三句的、四句的、六句八句的,陆续完成。我一一朗诵学生们的处女诗与大家共享,也一一为他们点评。当读到程珂同学的《颂春》——

“情燕双飞欲上梢,孤柳拂絮弄风骚;贤者驭马沐春色,万花乱眼舞春朝。”

朱婧菲同学的《吟春》——

“春风姗姗拂柳唇,飞燕翩翩共戏春;百人驭马赴春宴,一朝你我同吟春。”的“精妙”诗句时,课堂上掌声四起,纷纷叫好。

最后一个环节,“吟诗作画”,是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我提供四句诗歌,分别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学生挑选一句,根据诗意创作“诗画”。我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是给有美术天赋和爱好书画的学生一展风采,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时间定为两天后上交,当场点评,同时我还承诺,优秀的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网站上。

【感言】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中最精彩的内容,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上的课型,它可以锻炼学生多种语文技能,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开设综合性学习课程形同虚设,即便有,也不过是一个学期来一次象征性的。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来看,这些课程往往是最重要的,从我上的两次综合性学习课(第一次是以自编小报的形式完成“母爱”主题的“献给母亲的歌”,还评奖,获奖作品已经发表在学校的网站上)的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从综合性学习中找到一些学习的乐趣,虽然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但毕竟也是一种进步,从这一点而言,学校和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