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王》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王》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和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及作家作品
2)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2、 过程与方法:研读 品味 赏析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关爱生活中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 导语:生活中有许多生活不幸的人们,给一丝温暖,给一缕关爱,他们就会略带满足。今天我们随杨绛一起走进老王的生活,老王的世界。
2、 介绍杨绛及作品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堂。吉诃德》
丈夫钱钟书,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3、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伛 惶恐 塌败 取缔 骷髅 愧怍
2)解释下列词语
滞笨 愧怍 塌败
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研读品味赏析
3、 介绍你从文中了解到的老王的情况?
职业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为人处事
5、老王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善良 苦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不幸人
6、老王为何对扬绛一家念念不忘?
常坐三轮车 给鱼肝油 一定给老王钱 能否维持生活
7、老王去了,带着略略的满足,为什么作家扬绛却说:那是幸运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平等 人道主义精神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人
8、生活中不幸人很多,你也许也有扬绛这样的经历,讲述一下。
9、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小爱, 爱无处不在。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爱是人间的一股春风。只要有爱,世界将是美好人间。
10、布置作业:改写老王香油、鸡蛋的情节
11、板书:
12、教学后记
《老王》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圣经》中有句话,被尊为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所以,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揭示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②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③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下来。
2、积累下列词语。
①体悟 ②落伍 ③惶恐 ④荒僻 ⑤取缔
⑥欣然 ⑦镶嵌 ⑧抱歉 ⑨追忆 ⑩愧怍
3、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
4、感知内容。
①文章开头交代了老王的哪些基本情况?有何用意?
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生理缺陷(谋生困难)和居住条件。是为了揭示老王艰难的生活境况(苦)
②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
③文章记叙了老王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事,说明他是怎样一个人?
④你认为作者及其一家是怎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里?
作者也是一个善良而且很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⑤从作者关心、爱护老王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我”的善良表现在:
女儿送他鱼肝油;
照顾老王的生意,他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关切询问他能否维持生计;
不让他白送鸡蛋、香油,也给了钱。
⑥如何理解我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后悔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⑦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 ……此处隐藏7041个字……里想的却是帮助别人,和他相比,“我”觉得自己对他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愧怍。
6、“我”对老王有什么不够吗?结合课文考虑:不够在哪里?
明确:对他不够尊重(当他真诚地帮助“我”,当他送东西想表达谢意时,我却一定要拿钱给他──并没真正把他当朋友平等待他)。
对他不够关心(最后一次到“我”家)。
7、读8~21小节,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场角度,“我”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没有做?(分析之后再读13~21小节,体会情感)
如:为什么不让他进屋坐坐,泡茶?他如此艰难的到我家为什么不亲自送他下楼?为什么在十多天时间里不抽空看望他?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问问他的坟在哪儿?……
8、小结:到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却已经够关心爱护了,她却还为自己做的不过愧怍不安,这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拓展延伸】
你知道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吗,你是平时怎样对待的?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毕生精力都献给那些需要帮助人,真的需要圣人一样的境界。可是我们可以和雨果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 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和图片的解说词。
写一写:你的感受。
【结束语】
善良是一种健康,是一种美丽,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
如果我们同学平时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希望以后用我们的眼多关注他们,用我们的心常惦念他们,用我们的手多帮扶他们,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健康、美丽。
《老王》教案 篇8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
教学重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
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教学内容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爱护备至。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孩子,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老太太以自己的爱心让不幸的男孩知道活着的快乐一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富有意义。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
“希望工程”的小小的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教师出示问题组:
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
在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老王是怎样一个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注意老王“善”的一面,还要注意老王“苦”的一面。为提出“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埋下伏笔。
精读研究
教师导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
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
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就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组:
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
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揣摩语句。
教师引导:
本文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静中有动,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表现力。请同学们找
出有表现力的语句,深入领会。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问题组:
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
你怎样看待在与人交往时首先要付出爱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人人要关怀不幸者,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作业
展开想像,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部分。(要突出老王的心理描写)
文档为doc格式